只有郭致远知道这不是异想天开,这个时代的人怎么能想到今后的船全部都是用钢铁造的呢?当然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要造出一艘能够在海上跑的钢铁船的确是痴人说梦,不过将船上的一些关键构件用钢铁构件替代却是可能实现的!
弗朗西斯的想法给了郭致远启发,他把工匠们都找来了,给他们讲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并且当着他们的面做了一个试验,工匠们都倍感惊奇,虽然对于将海船的关键构件用铸铁构件替代还有些将信将疑,不过郭致远是老板,自然是郭致远说了算,就按照他的要求开始尝试。
不过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工匠们发现如果要用铸铁构件代替木头构件,对使用的铁原料要求很高,东蕃现有的铁料都达不到要求,效果还不如用木料,听到工匠们的汇报后,郭致远才知道自己确实想当然了,这个时代使用的铁料大多是生铁,杂质太多,韧性不好还易折断,而要用在海船上的铁构件不仅要韧性好,还要耐腐蚀,否则一生锈那就麻烦大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采用百炼钢,以郭致远半桶水的水平倒是可以勉强把高炉造出来,采用高炉炼钢就可以大大降低铁料中的碳含量,提高铁料的韧度,还能大大提高产量,但是高炉炼钢对于铁矿石原料质量和煤燃料的要求也很高,这就不是郭致远能解决的了,要知道朝廷对于优质铁矿石和优质煤的管控可是非常严格的,有钱也买不到。
这边问题还没解决,军工厂那边也出问题了,军工厂全面开工以后,对于铁料和燃煤的需求量也大增,原本东蕃是通过那些加入了中华东印度海贸公司的海商股东的关系悄悄从内陆走私铁矿石和燃煤过来,勉强能解决东蕃的生产需要,但现在朝廷对郭致远起了戒心,对于来往东蕃的货物和商船盘查很严,这条路就基本断了!
这下郭致远就有些焦头烂额了,被朝廷卡着脖子的滋味不好受啊!这次大败倭寇海盗联军让郭致远有些飘了,一下子把摊子铺得这么大,现在被朝廷卡住了脖子,郭致远的宏图大计就完全施展不开了。
说到底还是东蕃太小了,资源受限,种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要发展要全面实现自给自足就难了,朝廷这个庞然大物要对付郭致远,根本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只要卡住郭致远的脖子,就够郭致远喝一壶的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郭致远已经把摊子铺开了,再难也得想办法解决,所以这段时间郭致远为了这个问题是愁得吃不下睡不着,人都瘦了一圈,楚婉儿看他这副模样也是心疼得不行,硬拉着他出去散心,郭致远拗不过,也只能任由她拖着一起去了。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自贸区,这里如今是东蕃最热闹的地方,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看着眼前的繁华的场面郭致远郁结的心情也好了不少,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看来自己的确应该常来这里多走走看看。
楚婉儿则显得比郭致远更加兴奋,郭致**时忙于公务很少陪她,如今能有机会和郭致远一起逛街,她自然是兴高采烈了,几乎是每走一家店铺都要停下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郭致远宠溺地看着她,心中对平时陪伴她时间过少也很是愧疚,索性抛开心中的烦恼,专心陪着她逛街。
那些店铺老板和百姓们自然认出了郭致远这位知府大人,郭致**易近人,还专门颁布了法令,要求百姓见到**官员不用行跪礼,所以百姓们见到郭致远倒也不怵,纷纷用敬仰的目光看着这位受人爱戴的知府大人,有胆子大的还热情地向郭致远打招呼,郭致远也不摆架子,微笑着向他们点头致意。
正走着,突然前方走来一队士兵,扭着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走过来,见到郭致远连忙停下来向郭致远行礼。别看东蕃现在往来的人很多很杂,看起来防卫轻疏,但实际上却是似松实紧,尤其是经过上次的大战之后,东蕃更是加强了对外来人员的监控审查,外来人员来到东蕃以后,活动区域是有严格规定的,决不允许胡乱走动。
而且东蕃百姓的警惕性也很高,发现有形迹可疑的外来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向官府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士兵报告,比我们熟悉的朝阳区居委会大妈还厉害,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所以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自以为行事机密,但实际上一到东蕃就无所遁形了,几乎每天都有内陆来的探子被抓。
本来这种小事郭致远是不会过问的,不过既然遇到了他还是随口问了一句:“可是抓住的探子?”,带队的士兵还没回话,那青年便挣扎着嚷了起来:“我不是探子!”,带队士兵恼怒地踹了那青年一脚,厉喝道:“老实点!”说着又恭敬地向郭致远汇报道:“回大人话,此人东张西望,形迹可疑,属下正欲将其带回卫所审问!”。
郭致远微微皱了皱眉头,如果仅仅是因为东张西望形迹可疑就抓人似乎有些轻率了,而且眼前这青年虽然衣衫褴褛,看起来十分落魄,但是目光纯净,的确不像是心怀鬼胎的探子,就朝那带队士兵摆摆手道:“你且将他放开,我亲自问他……”
士兵松开手,那青年活动了一下手腕,有些怒气不平地道:“我听闻东蕃知府郭致远爱民如子,治理有方,东蕃气象与内陆大不同,才慕名而来,不曾想一来便不分青红皂白将我抓住,让我蒙受不白之冤,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大胆!这位便是郭大人,休得胡言乱语!”一旁的领队士兵见那青年出言不逊,立刻大声怒斥道。
郭致远却不以为意,朝那领队士兵摆摆手,朝那青年和气地微笑道:“这位小兄弟,我东蕃绝不会胡乱冤枉百姓,若是他们对你有何过激举动,我替他们向你陪不是了,小兄弟谈吐不俗,可是读书之人?不知是何方人士?因何来到东蕃啊?……”
弗朗西斯的想法给了郭致远启发,他把工匠们都找来了,给他们讲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并且当着他们的面做了一个试验,工匠们都倍感惊奇,虽然对于将海船的关键构件用铸铁构件替代还有些将信将疑,不过郭致远是老板,自然是郭致远说了算,就按照他的要求开始尝试。
不过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工匠们发现如果要用铸铁构件代替木头构件,对使用的铁原料要求很高,东蕃现有的铁料都达不到要求,效果还不如用木料,听到工匠们的汇报后,郭致远才知道自己确实想当然了,这个时代使用的铁料大多是生铁,杂质太多,韧性不好还易折断,而要用在海船上的铁构件不仅要韧性好,还要耐腐蚀,否则一生锈那就麻烦大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采用百炼钢,以郭致远半桶水的水平倒是可以勉强把高炉造出来,采用高炉炼钢就可以大大降低铁料中的碳含量,提高铁料的韧度,还能大大提高产量,但是高炉炼钢对于铁矿石原料质量和煤燃料的要求也很高,这就不是郭致远能解决的了,要知道朝廷对于优质铁矿石和优质煤的管控可是非常严格的,有钱也买不到。
这边问题还没解决,军工厂那边也出问题了,军工厂全面开工以后,对于铁料和燃煤的需求量也大增,原本东蕃是通过那些加入了中华东印度海贸公司的海商股东的关系悄悄从内陆走私铁矿石和燃煤过来,勉强能解决东蕃的生产需要,但现在朝廷对郭致远起了戒心,对于来往东蕃的货物和商船盘查很严,这条路就基本断了!
这下郭致远就有些焦头烂额了,被朝廷卡着脖子的滋味不好受啊!这次大败倭寇海盗联军让郭致远有些飘了,一下子把摊子铺得这么大,现在被朝廷卡住了脖子,郭致远的宏图大计就完全施展不开了。
说到底还是东蕃太小了,资源受限,种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要发展要全面实现自给自足就难了,朝廷这个庞然大物要对付郭致远,根本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只要卡住郭致远的脖子,就够郭致远喝一壶的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郭致远已经把摊子铺开了,再难也得想办法解决,所以这段时间郭致远为了这个问题是愁得吃不下睡不着,人都瘦了一圈,楚婉儿看他这副模样也是心疼得不行,硬拉着他出去散心,郭致远拗不过,也只能任由她拖着一起去了。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自贸区,这里如今是东蕃最热闹的地方,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看着眼前的繁华的场面郭致远郁结的心情也好了不少,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看来自己的确应该常来这里多走走看看。
楚婉儿则显得比郭致远更加兴奋,郭致**时忙于公务很少陪她,如今能有机会和郭致远一起逛街,她自然是兴高采烈了,几乎是每走一家店铺都要停下来,这里摸摸,那里看看,郭致远宠溺地看着她,心中对平时陪伴她时间过少也很是愧疚,索性抛开心中的烦恼,专心陪着她逛街。
那些店铺老板和百姓们自然认出了郭致远这位知府大人,郭致**易近人,还专门颁布了法令,要求百姓见到**官员不用行跪礼,所以百姓们见到郭致远倒也不怵,纷纷用敬仰的目光看着这位受人爱戴的知府大人,有胆子大的还热情地向郭致远打招呼,郭致远也不摆架子,微笑着向他们点头致意。
正走着,突然前方走来一队士兵,扭着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走过来,见到郭致远连忙停下来向郭致远行礼。别看东蕃现在往来的人很多很杂,看起来防卫轻疏,但实际上却是似松实紧,尤其是经过上次的大战之后,东蕃更是加强了对外来人员的监控审查,外来人员来到东蕃以后,活动区域是有严格规定的,决不允许胡乱走动。
而且东蕃百姓的警惕性也很高,发现有形迹可疑的外来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向官府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士兵报告,比我们熟悉的朝阳区居委会大妈还厉害,一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所以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自以为行事机密,但实际上一到东蕃就无所遁形了,几乎每天都有内陆来的探子被抓。
本来这种小事郭致远是不会过问的,不过既然遇到了他还是随口问了一句:“可是抓住的探子?”,带队的士兵还没回话,那青年便挣扎着嚷了起来:“我不是探子!”,带队士兵恼怒地踹了那青年一脚,厉喝道:“老实点!”说着又恭敬地向郭致远汇报道:“回大人话,此人东张西望,形迹可疑,属下正欲将其带回卫所审问!”。
郭致远微微皱了皱眉头,如果仅仅是因为东张西望形迹可疑就抓人似乎有些轻率了,而且眼前这青年虽然衣衫褴褛,看起来十分落魄,但是目光纯净,的确不像是心怀鬼胎的探子,就朝那带队士兵摆摆手道:“你且将他放开,我亲自问他……”
士兵松开手,那青年活动了一下手腕,有些怒气不平地道:“我听闻东蕃知府郭致远爱民如子,治理有方,东蕃气象与内陆大不同,才慕名而来,不曾想一来便不分青红皂白将我抓住,让我蒙受不白之冤,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大胆!这位便是郭大人,休得胡言乱语!”一旁的领队士兵见那青年出言不逊,立刻大声怒斥道。
郭致远却不以为意,朝那领队士兵摆摆手,朝那青年和气地微笑道:“这位小兄弟,我东蕃绝不会胡乱冤枉百姓,若是他们对你有何过激举动,我替他们向你陪不是了,小兄弟谈吐不俗,可是读书之人?不知是何方人士?因何来到东蕃啊?……”